本文分享杜甫的诗句和润物细无声。希望大家喜欢。
【诗句】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 【出处】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。 【意思】小雨随着微风在夜间悄悄 降落,滋润着万物,纤细无声。潜:静悄 悄地、暗暗地。 【鉴赏】小雨绵绵,无声无息,随着风在夜间洒落,春雨滋润世间万 物,却细小无声。诗歌用拟人化手法,赋予春雨以人的情感。春雨贵如 油,人们对春雨是无限喜爱的,而诗歌却以“潜入夜”“细无声”二词,表明 春雨有意润物,却无意邀功讨好,只是默默地随风而来,悄无声息地滋润 万物。诗歌从听觉层面写,因为雨滴细小,而又总在夜晚来临,无声无息 地滋润世间万物。当时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,生活安定闲适。诗歌表现 了诗人见春夜细雨润物的欢快心情。后世常用此句形容春雨喜人。 【用法例释】 一、用以形容细雨滋润 万物,悄无声息的情景。[例]今年一入 春,雨水儿就密。清明前后,总是那么 如丝如雾的。难怪早晨推开窗子那阵 儿,让人想起杜甫那句“随风潜入夜,润 物细无声”来了。(韩少华《润物细无 声》) 二、用以比喻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耐 心细致的思想工作。 [例1]可见封建意 识的尘埃,也如春雨一样,是“随风潜入 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,随时随地需要努力 清除。(袁鹰《杏花春雨江南》) [例2]她 这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,不禁使我 们想起杜甫《春雨》中的佳句“随风潜入 夜,润物细无声”来。她正是用党的思 想的“春雨”,无声无息地、潜移默化地 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啊! (蔡子谔《原动 力的潜层开掘》) 【应用】 细雨伴着轻风悄悄地落下来,雨 丝细细地滋润着万物,悄然无声。 语出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 “好雨 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 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 原指春雨滋润 万物,给人间带来生机; 借指做 某些事情应潜移默化。◇同样,柔 的说理,也决非违心的迎合,误 人的甜言。诚然,人们爱把 “春 风化雨,点滴入土” 的俗话与 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 的诗 句,喻作柔的思想教育,但在这 里是没有半点哄骗虚假之意的。 (华琪 《说理的艺术》) 对考生应 试心理素质的培养,绝对不能忽 视老师的作用。“随风潜入夜,润 物细无声”,老师的作用是潜移默 化的。(刘翔 《战胜自我》) 【全诗】 《春夜喜雨》 .[唐].杜甫. 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 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 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 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 【注释】①好雨:美好的雨,及时的雨。②红湿:花着雨而湿。③锦官城:指成都。 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文翁为蜀守,立讲堂,作石室于南城。永初后,学堂遇火,后守更增 二石室,后州夺郡学,移夷星桥南岸道东;道西城,故锦官也。言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, 而锦至鲜明,濯以他江,则锦色弱矣,遂命之为锦里也。”后人泛称成都城为锦官城。 【鉴赏】 唐代不少著名诗人都有咏雨的诗,如孟浩然《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》、李白《对雨》、韩愈《早春呈张水部》、白居易《夜雨》、杜牧《雨中作》,其中虽不乏佳作,但首推其选,被称为“足空唐人”者,却是杜甫这首《春夜喜雨》。究其原因,是由于它的艺术成就不止一端,在立意、切题、起句、状物、构图、意脉诸多方面都有过人之处,也就是纪昀说的“通体精妙”。也许在某一点上,“中晚唐人刻意或及之”,但就其全篇各个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成就,则 “非余子之所可到”。 首先说起句。对一首律诗来说,起句有力或新颖不凡,可以振起全篇,使之满目生辉、另眼相看,所以宋代的严羽尤重发句,他认为“对句好可得,结句好难得,发句好尤难得”(《沧浪诗话》)。这首杜诗一开篇就用拟人之法,把无知无情的春雨人格化,并溶入诗人对此的情感和评价,所谓“好雨知时节”。对句则点出时令和交待称为“好雨”的原因:“当春乃发生”。这样,以起句扣住“雨”,对句扣住“春”,从中又明露诗人的喜悦之情,起首一联就紧扣诗题,既新颖别致又准确明快。 其次是状物的细腻传神。颔联两句紧扣住“春夜”、“喜雨”这个诗题,典型地体现出春雨的特征。春雨的特征是细密、绵长,所谓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。特别在寂静的又孕育着生机的春夜,更是悄悄地落下,无声地滋润着万物。诗人用一 “潜”字,描摹出春夜细雨悄悄落下之状,用一“润”字,点化出万物在绵绵春雨中的滋润之态,状物上显得细腻传神。仇兆鳌云:“曰 ‘潜’ 曰 ‘细’,写得脉脉绵绵,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。”( 《杜少陵集详注》) 另外,“知时节”固然是“好雨”,“潜”、“润”之细雨更是好雨,因为“雨骤风狂,亦足损物”(仇兆鳌语),所以颔联是首联的进一步深化,也是进一层交待题目 “春夜喜雨”之喜因。 再次,是构图的讲究和设色的精妙。如果说颔联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是从听觉上描写春雨,那末颈联“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”则从视觉上作进一步描绘;如果说前者是诗人附近的局部近景,后者则是幅阔大的远景、背景:放眼望去,田野的小路上,乌云笼罩着田野,雨意正浓,唯有那一星渔火,闪烁在漆黑寂静的郊野,暗示着春的生机和人的活动。这样,远景与近景、视觉与听觉、局部与背景搭配在一起,极富层次感,也极为和谐美妙。另外,这两句在设色上也颇为精妙:大处是浓墨——“野径云俱黑”;局部却是重彩——“江船火独明”。明与暗互相映衬,无“俱黑”不见其“独明”,无“独明”又不显其“俱黑”,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度,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视觉印象。明代的诗论家王嗣奭说杜甫最善于“以画法为诗法”(《杜臆》),清代的施补华也称赞杜的景物诗善于 “着色” ( 《岘佣说诗》),于此可见一斑。 最后,从结构上看,全篇围绕一个“喜”字,一脉贯之。“好雨”一联固然是“喜雨”,中间两联,诗人面对着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大面积的浓云雨意,又何尝不在暗抒喜悦之情。最后一联写诗人由眼前雨意推想明日清晨:经过一夜春雨的滋润,定然是花团锦簇、春色满园,锦官城又添春光十分了吧!诗人对春雨之喜悦,对生活之热爱,表现得十分充分。真可以说“无一字不是春雨,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”(查慎行《杜诗集说》),结构上堪称通体精妙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青菜头文轩 » 【杜甫的诗句】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全诗,翻译,意思,上一句和下一句